6月20日,山東省重點項目東岳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150萬平方米/年燃料電池膜及配套化學品產業化項目順利竣工,項目正式進入投料試運行階段。
作為世界能源和動力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也被稱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動機的“芯片”。項目總投資14.2億元,分為南、北兩個廠區建設,其中,南區為膜研發、測試和生產區,燃料電池膜車間,北區為膜材料配套高端材料項目,包括建設1000噸/年HFPO生產裝置、500噸/年ETFE車間、120噸/年PPVE生產裝置及附屬配套裝置。中國化學工程六公司承建了該項目1000噸/年HFPO生產裝置、500噸/年ETFE車間等。
該項目不但能加速國產燃料電池膜的發展,縮短國產膜的商業化進程,也能為開發國產燃料電池和電堆提供良好的關鍵材料保障,提升我國在國際氫能領域的競爭力,加速推動我國乃至全球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進程。一期項目建成達產后,東岳將成為氫燃料電池質子膜全球供應商,成為我國唯一一家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用質子膜批量制備的企業。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該項目首先可拓寬產品市場,高性能燃料電池膜研究過程中開發的一系列中間體技術可轉化為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細化學品,如高純四氟磺內酯、甲氧基四氟丙酸甲酯等,推動氟硅行業產業鏈向精細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并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其次是引領技術創新,含氟磺酸樹脂和含氟磺酸膜屬于高技術新材料,其制備過程涉及到含氟精細品的合成研究、含氟聚合物聚合基礎理論研究、成膜裝備的開發等一系列科學和工程問題。項目所取得的理論和技術成果將帶動與之相關的多個領域技術創新和發展,如新型磺酸單體將在含氟聚合物表面活性劑、新型磺酸樹脂在固體超強酸及催化劑、全氟磺酸膜在水處理和電滲析等環保領域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項目的實施是拉長氟硅材料產業鏈,推動東岳集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東岳打造氫能"芯片“、中國膜谷的戰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