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化學品產量下降幅度超全球均值
近日,歐盟化學工業委員會(Cefic)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歐盟化學品產量出現了很大降幅,同比下降5.2%,而同期全球化學品產量同比下降3.4%。報告指出,截至6月底,歐盟27國的化學品生產商價格比去年上半年下降4.8%,今年前5個月域內和出口化學品總銷售額同比下降7.9%,至2022億歐元(約合2396億美元)。歐洲內部需求疲弱、疫情影響、商業環境惡化等因素對銷售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上半年,歐盟27國化學品產能利用率比去年低約9%。
Cefic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法國和意大利的化學品生產受疫情的影響最大。今年上半年,法國和意大利的化學品產量較去年同期至少下降了12%;其次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比下降超過6.5%。同期比利時和荷蘭的化學品產量下降了約6%,德國下降了3.6%,而波蘭產量下降了1.7%。英國報告的化學品產量同比下降6.2%。報告指出,在疫情暴發期間,歐盟化工部門基本供應鏈部分產品出現了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6個月的肥皂和洗滌劑產量增長了2.9%。
報告顯示,前5個月,歐盟對27國以外地區的化學品出口額同比下降27億歐元,降幅為3.7%,為724億歐元。歐盟27國對美國的石化品出口增長23億歐元,增幅達8.8%。與此同時,歐盟27國對美國的特種化學品和消費化學品出口大幅下降。歐盟27國對中國化學品出口總額為63億歐元,同比增長1.2%。Cefic稱,4月和5月的數據顯示,歐盟27國對域外地區的化學品出口連續兩月下降,出口沒有明顯復蘇跡象。
今年前5個月,歐盟27國從域外地區化學品進口同比下降1.4%,即8億歐元,降至562億歐元。報告顯示,聚合物進口下降21億歐元,消費化學品下降4億歐元,是進口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不過,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歐盟27國從域外地區進口特種化學品和石化品有顯著增加。歐盟27國從中國進口的化學品同比增長0.6%,達到65億歐元。
Cefic稱,歐盟27國化學品生產數據還顯示出脆弱復蘇的跡象。數據顯示,與今年5月相比,6月份產量增長了2.9%,但仍比今年2月危機前水平低9%。產量已逐漸回升,危機最疲弱的經濟點似乎在4月份達到?!跋MC已經過去,但危機的溢出效應還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顯現?!?/span>
在疫情暴發后,從事化學品業務的中小型企業都面臨著流動性問題。許多中小型企業是家族式企業。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仍將繼續面臨客戶延遲付款的問題,但要全面衡量這些影響還為時過早。
Cefic報告顯示,因關鍵客戶部門需求疲軟,所有國家的化學品增長均出現放緩趨勢,今年上半年全球化學產品產量同比下降了3.4%。就化學品產量而言,印度和日本受影響最大,其產量分別同比下降了14.1%和9.2%。同期,美國和歐盟27國化學品產量下降約5%,而中國化學品產量同比下降2.1%?!爸袊匀皇莻€例外。產量變化呈現V型走勢,中國7月份化學品產量水平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盋efic表示。
歐洲化工業正遭受當前經濟衰退的嚴重打擊,但Cefic總干事馬爾科·門辛克表示,歐洲化工產量已出現一些復蘇跡象,盡管非常溫和,業界仍然受到鼓舞。新冠疫情對化工行業內不同細分行業影響也各不相同,包括汽車和煉油在內的制造業活動整體下滑,可能會影響一些投資計劃。這需要一個協調的政策框架來支持歐洲投資進入這些技術領域。就Cefic而言,我們呼吁達成一項“部門綠色協議”來推動政策一致性。有了“正確的政策框架”,歐盟一攬子復蘇計劃才成為可能,可以優先投資于創新的綠色協議解決方案,如電子裂解、化學回收、氫能源、碳捕集和儲存(CCS)和碳捕集與利用(CCU)基礎設施以及其他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