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范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
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并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里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里,高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并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
世界氣象組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8年發布的最新《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南極洲臭氧層處于恢復中,到2060年有可能恢復到1980年以前水平。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兒努莉絲表示,南極上空的空氣降到攝氏零下78度,這是平流層云形成的要素,這過程相當復雜。但基本上,云層中的冰結晶,觸發了足以摧毀臭氧的反應。這是今年臭氧層破洞變大的原因。
南半球的冬季引發了南極臭氧層破洞創紀錄,北半球則是夏季氣溫寫下歷史新高。同樣由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9月的平均氣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攝氏0.05度,和2016年9月相比,則是增加了攝氏0.08度。除了像是西伯利亞等高緯度地區,出現異常高溫,炎熱干旱的天氣型態,也是森林野火、臺風豪雨不斷出現的原因。
?
在南半球的春季(8月至10月),南極上空的臭氧洞規模增加,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往往達到最大規模。當南半球春季后期大氣平流層的高溫升高時,臭氧消耗會減慢,極地渦流減弱并最終破裂,到12月底,臭氧水平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