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聯合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支撐和服務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模式。
《行動計劃》圍繞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應用、構建支撐體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其中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基礎,建設新型能力是核心,深化融合應用是重點,構建支撐體系是保障。
第一,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安全生產全過程、全要素、全產業鏈的連接和融合,提升安全生產管理能力。為保障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融合發展落地推廣,需構建新型基礎設施作為主要載體,具體包含“兩個平臺、一個中心”。
兩個平臺是指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和數據支撐平臺。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負責整合已有平臺和系統,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負責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對安全生產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察管理。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負責匯聚安全生產數據,建設和運行數據支撐平臺,建立安全生產信息目錄,開發標準化數據交換接口、分析建模和可視化等工具集,為行業級監管平臺提供技術支撐。
一個中心指的是“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業分中心,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具體負責建設與運維,通過分中心加速兩個平臺之間數據資源的在線匯聚、有序流動和價值挖掘。
第二,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新型能力。安全生產新型能力是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關鍵,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應急處置、系統評估等五大新型能力,推動安全生產全過程中風險可感知、可分析、可預測、可管控。
快速感知能力主要面向安全生產全要素信息采集,通過制定智能傳感、測量儀器和邊緣計算設備的功能、性能標準并開展選型測評,推動設備協議和數據格式的進一步統一,為企業快速感知能力提供落地保障。
實時監測能力主要面向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工業設備、工業視頻和業務系統上云實施指南,推動高風險、高能耗、高價值設備和ERP、MES、SCM及安全生產相關系統上云上平臺,為監測全面性提供保障。
超前預警能力主要面向風險檢測和預警,通過制定風險特征庫和失效數據庫標準,分析各類采集的數據,通過數據和風險類別、風險程度等指標之間的對應關系形成風險特征模型,通過數據和零部件失效指標之間的對應關系形成零部件失效特征模型。依托邊緣云建設,將上述特征模型分發到邊緣端,加速對安全生產風險等的分析預判,從而實現精準預測、智能預警和超前預警。
應急處置能力主要聚焦事前演練排查和事中快速響應能力,通過制定多層平臺聯動框架和標準,指導解決方案團隊建設安全生產事件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應急處置預案庫等,并基于行業級、企業級監管平臺建設系統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能力,綜合實現降低安全生產損失,減少企業生產和財務風險。
系統評估能力主要面向事后評估,通過制定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評估模型和工具集的功能標準并開展選型測評,建立安全生產處置措施全面評估標準,為查找漏洞、解決問題提供保障,助推快速追溯和認定安全事故的損失、原因和責任主體等,進一步推動新型能力迭代優化,實現對企業、區域和行業安全生產的系統評估能力。
第三,深化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的融合應用。為保障工業互聯網向安全生產場景縱深發展,提升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需通過深入實施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管理,推動生產、倉儲、物流、環境等各環節各方面的管理模式升級,促進跨企業、跨部門、跨層級的生產管理協同聯動,提升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企業層面,要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設中,將數字孿生技術融合到安全生產管理中,實現對關鍵生產設備全生命周期、生產工藝全流程進行數字化管理,把一線人員從危險作業現場解放出來,實現少人、無人作業。
園區層面,要建設全要素網絡化連接、敏捷化響應和自動化調配能力,實現不同企業、不同部門與不同層級之間的協同聯動,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推動應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行業層面,要推動行業安全管理經驗知識的軟件化沉淀和智能化應用,促進操作空間集中化、操作崗位機器化、運維輔助遠程化,提升安全生產管理的可預測、可管控水平。行業主管部門通過組織開展數字孿生、全要素網絡化連接和智能化管控解決方案的公開遴選和推薦,培育壯大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團隊,扎實推進企業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的深入融合應用。
第四,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支撐體系。為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深度融合,提高推廣應用效率,需構建堅持協同部署、聚焦本質安全、完善標準體系、培育解決方案、強化綜合保障等五位一體的全面支撐體系,培育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協同創新模式。
一是以工業互聯網和安全生產協同部署為先導,通過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多種保障措施,引導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企業等建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實現行業級平臺與企業級平臺的跨層聯動聯控,提升工業互聯網服務安全生產、經濟運行監測和工業基礎監測的能力。
二是以聚焦本質安全、加速相關產品海量應用迭代優化為抓手,通過組織應用試點,促進信創產品、生產工藝、測試工具等在安全生產各重要環節中的驗證應用、迭代優化和推廣,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三是以完善標準體系貫標推廣新技術、新應用為驅動,鼓勵加快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規范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標準深度融合形成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同步配合開展自動化貫標工具設計開發、選型測評,支撐標準的推廣應用,提升安全生產的規范化水平。
四是以培育行業解決方案、開發模型庫、工具集和工業APP為依托,面向化工、鋼鐵、有色、石油、石化、礦山、建材、民爆、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組織制定“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業實施指南,引導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團隊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圍繞安全生產開發相關模型、工具集、工業APP等,提升安全生產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供給水平。
五是以完善工控安全監測網絡為保障,強化落實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開發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工控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避免通過工業互聯網引入工控安全新風險,提升企業安全防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