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雙循環”格局 引領高質量發展
10月15日,2020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福建漳州舉行。與會專家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已經成為石化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化工園區要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上尋求五個新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蓬勃發展,以園區化為方向的全行業布局正加速推進?;@區的區域布局優化作用表現明顯,規范化、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水平顯著提升,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推進。但他同時指出,目前化工園區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發展特色不鮮明等。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十四五”期間,化工園區要把握機遇,在五方面帶領行業實現新突破。
一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新突破。盡管近幾年我國石化行業在高端產品技術研發推廣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行業產業結構層次還處于低端狀態,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業結構性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也是行業最突出的短板。因此,行業必須在產業結構性矛盾的化解上,實現新的突破。
二是創新能力的新突破。到目前為止,我國石化行業的技術創新主要以追趕式、模仿式創新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十分稀少。企業、化工園區和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必須加快提升,新舊動能轉換的關卡必須全力突破。
三是一體化高效管理服務要實現新突破。不少園區將產業、布局、土地、交通、安全、環保等多種規劃合一,公用工程統一供給,服務高效、成本低廉。這種一體化高效的管理服務,還需要在“十四五”期間不斷地探索、創新,開創化工園區管理的中國特色,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領頭羊企業培育的新突破。當前,不少園區由于缺乏領頭羊企業,導致規模不大、后勁不足、發展特色不突出。這些園區需優化規劃定位,采取更嚴格的措施和開放的態度,推出高水平服務,開展針對性招商。同時,要加強已入園企業的培育,在現有企業中發現和造就領頭羊企業。
五是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水平的新突破。化工園區在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跨越中,要在全力對標世界一流園區的基礎上,從嚴、從細、從實加強資金和成本管理,破解經濟效益低下的短板和困局,努力開創全行業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的新局面。
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提到,“十四五”期間,我國化工園區要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提升型轉變,全面增強化工園區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全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
大會由石化聯合會、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主辦。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以及國內化工園區和企業的代表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