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列專題調研報告發布收官之際
今天,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旨在為全行業“十四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取經驗、樹典型的系列專題調研報告,在《中國化工報》全部發布完畢。迎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既需要為前人所未為的拓荒者,也需要游歷四方的傳經布道人。這次大型調研活動無疑是一次探索、一種嘗試,它的成功說明了通過調查研究求解新時代重大產業發展命題,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空間。
通過調研我們學習到了典型單位圍繞高質量發展不拘一格的好經驗好做法。萬華化學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斗,已發展成為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巨擘,擁有異氰酸酯制造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從立足國內到走向世界,建設了包括國內國外的五大產業基地,在實踐中積累了以創新為動力,國內國際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豐富經驗,成為行業踐行“雙循環”新格局戰略的先鋒旗手。青島海灣集團不隨波逐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將乙烯法氯堿工藝在中國發揚光大,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的新路子。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結合各自學科優勢和技術積累,積極承擔一系列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創新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成績斐然,為石化行業高端技術自立自主、走向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這樣的典型經驗我們調研一行中發現還有很多,將他們的典型經驗發掘出來、推揚開去,經驗的個體意義也就有了上升為群體意義的可能。
通過調研我們更詳悉了典型單位圍繞業務轉型升級的所思和所想。橫看成嶺側成峰,距離不同、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感受和結論必然不同。近距離走進山東化工園區,領略化工大省近幾年大刀闊斧的整治提升行動;走進青島雙星、浙江新和成、昊華駿化等企業,觀摩全周期化綠色發展的來龍去脈;走進天津渤海集團、浙江巨化集團、上海華誼集團、山東東岳集團等企業,欣賞人才是最重要戰略資源的新作為。只有走得足夠近、足夠深,既觀察為典型單位帶來鮮花掌聲的業績與榮譽,更深刻了解其在轉型升級關鍵階段走過的心路歷程和所做的關鍵決斷,以及面向未來的前瞻和以此為邏輯的提前布局,這樣的典型剖析才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這恰恰就是調研的魅力所在。
通過調研我們更明晰了行業由大到強升轉的堅定信念和努力方向。這次調研的典型單位都是我們行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也是指引行業未來的樣本。大海觀潮、大潮聽汛,“雙循環”新格局、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綠色發展、園區化發展、人才強國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這些國家的最新號令正式發出來之前,卓越的企業總是先知先覺早就有所行動和準備。所以說,先鋒和典型企業總是超越時代的,正是因為善于前瞻、敢于超越,才能在潮起時引領群倫。同理,面向諸多不可預知的新時代,面向建設世界石化強國新的歷史使命,我們雖然認準了方向,但路子還是要靠自己蹚出來,尤其需要有一大批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先鋒典型繼續率先做出垂范。從我們此次的調研來看,我們行業基層和企業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和動力潛力,更奮發進取一點、更創新求變一點、更美美與共一點,我們相信行業共同的使命和目標就一定能夠達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系統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有現實意義的,我們的調研工作將永遠在路上。隨著知行合一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調研也將不斷改進與完善,但求解新時代重大產業命題、向基層和企業不斷貼近靠攏,應成為一個長期堅持的基本準則。
沒有任何人會懷疑,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是一個風云變幻、氣象萬千的時代,也是一個大開大合、推陳出新的時代,疊加由大而強建設世界石化強國的行業新征程,其間必然裹挾著形形色色的諸多復雜形勢與重大問題。我們將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眼睛向外、向下,到行業基層一線去,到廣大企業群體中去,學習大家的獨辟蹊徑,觀察趨勢洪流的發軔之端,聆聽實業實干者的所思所想,思索行業發展未來之方向及路徑?!安傻冒倩ǔ擅酆螅瑸檎l辛苦為誰甜?”——為使命與責任辛苦值,為行業謀福祉則自甘。